大英帝国这老牌贵族,二战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。
家里底子都快被掏空了,面子上还得硬撑着,尤其是在航空领域。当年喷火战斗机打得有多风光,战后第一代喷气机“流星”飞得就有多拉胯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这玩意儿早期型号的速度,居然还干不过末代的活塞机。人家螺旋桨都转出火星子了,轻松飙上700公里/小时,你这喷着火的“流星”,吭哧瘪肚才跑600多。
这不就是小区老大爷换了身跑酷装备,结果出门遛弯还是那个速度么?
德国人那边,二战末期搞出的Me-262已经是后掠翼,一副未来战士的模样。大英这“流星”呢?平直翼,机身设计还带着一股螺旋桨时代的陈旧味儿。后来虽然换了发动机,速度提上去了,但骨子里还是个“换壳产品”,离真正的次世代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皇家空军的脸都快挂不住了,这要是再没个能打的出来撑场面,以后出门跟美苏那俩大哥都不好意思打招呼。
于是,1946年,一张招标书拍在了桌上:搞个新飞机,要快,要狠,要能找回场子!
就在这时,霍克公司像个揣着传家宝的落魄少爷,递上了一个叫P.1052的方案。军方大佬们一看,嘿,这玩意儿有戏!骚操作来了,原型机都还在图纸上画线呢,皇家空军直接大手一挥,先订400架!
这叫什么?这就叫风险投资。赌的就是霍克家的祖传手艺。
后来证明,这把赌对了。这架飞机,就是后来撑起大英帝国蓝天四十年门面的“霍克猎人”。
“猎人”这架飞机,从设计之初就透着一股子英国人特有的“骚包”和“精明”。
你看当时的主流设计,无论是苏联的米格-15还是美国的F-86,都喜欢搞机头进气。简单粗暴,技术成熟。但缺点也明显,机头那个大洞把宝贵的空间全占了,塞雷达费劲,装武器也憋屈。
霍克公司的设计师偏不。他们把进气口挪到了机翼根部,左右一边一个。
这一下,整个机头都解放了。飞行员的视野好得像在开敞篷跑车,机头下方还能从容不迫地塞进去四门大炮。光是这个布局,就比美苏那俩傻大黑粗的“筒子楼”设计,高了一个段位。
更绝的是对付后掠翼飞机早期那个要命的毛病——翼尖失速。这玩意儿在当时跟绝症差不多,高速下一旦发生,飞机就跟块板砖似的往下掉,神仙难救。苏联人的解决办法很“俄国”,在机翼上加装几个翼刀,简单粗暴,丑是丑了点,但管用。
英国人不行,他们是贵族,要优雅。于是他们搞了个“机翼前缘缺口”设计,通过复杂的气动学原理来解决问题。这玩意儿在风洞里吹了无数次,证明效果拔群,就是制造起来麻烦得要死。
这股子宁可累死自己也要保持优雅的劲儿,全世界独此一家。
1953年9月7日,这架“优雅”的战斗机,一不小心就飞出了个世界纪录,1170千米/小时。全世界的报纸头条都在喊:英国人又行了!大英航空工业的脸上,总算又有了光。
但光飞得快有啥用?那是客机。战斗机,本质上是个杀人工具。
在那个导弹还是奢侈品的年代,空战就是拼刺刀,谁的炮狠,谁就是大哥。
“猎人”的刺刀,是四门30毫米的“阿登”转膛炮。这炮的祖宗,是德国战争末期没来得及上战场的毛瑟MK-213。德国人的黑科技,被英国人发扬光大了。射速高达每分钟1200发以上,四门炮同时开火,一秒钟之内就能泼出去几十发炮弹,每一发都比成年人拳头还大。
这是什么概念?
这套组合拳打出来,直接把同期的美苏两个大佬给看懵了。
你再看隔壁那俩。苏联的米格-15,一门37毫米炮加两门23毫米炮,口径是够大了,跟个小坦克炮似的,但射速慢得感人,打轰炸机这种慢悠悠的靶子还行,真要跟灵活的战斗机狗斗起来,叮叮当当打半天,可能一发都捞不着。
美国人的F-86“佩刀”,火力配置堪称“刮痧”,六挺12.7毫米的机枪,打在皮糙肉厚的飞机身上跟挠痒痒似的,也就欺负欺负早期型的米格还行。
这么一对比,“猎人”的火力配置简直是降维打击。既有转膛炮的高射速,又有30毫米口径的毁伤力,堪称完美平衡。唯一的缺点是备弹量少,每门炮就三四十发,飞行员扣着扳机爽个三秒钟就得歇菜。所以,开“猎人”的都是点射高手,讲究一击必杀。
就凭这超前的设计和暴躁的火力,“猎人”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家空军的头牌。从1954年一直飞到1994年,整整四十年。
但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,那“猎人”顶多算个英国的功臣。真正让它封神的,是它的第二段人生——冷战军火市场上的“性价比之王”。
魔幻的是,一款性能如此优秀的战斗机,卖得跟白菜一个价。
上世纪50年代中期,“猎人”的出口单价,只要10万英镑,折合美元不到30万。
这是什么概念??
当时的美国大哥,卖一架F-104“星战士”,张口就要150万美元。苏联老铁出口米格-21,友情价也得70万美元起步。
你品品这个差价。
别人卖的是顶配iPhone,大英帝国卖的是红米。功能该有的都有,性能不差,还贼便宜。
对于那些刚独立、兜里没几个钢镚,又急需撑场面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,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。
于是乎,“猎人”卖疯了。从中东的沙漠到东南亚的雨林,从欧洲的瑞士雪山到非洲的草原,超过20个国家排着队来买。总共生产了1900多架,一多半都卖到了国外。
英国人靠着卖“猎人”,硬生生把战后空虚的国库给填上了一大块。
更离谱的是,这架“便宜货”还特别皮实。中东的沙子能把人吹成土堆,“猎人”照飞不误;东南亚的湿热能让饼干都发霉,“猎人”照样出勤。简直是战斗机里的丰田卡罗拉,省心,耐用,还能打。
在印巴战争里,印度的“猎人”不仅把巴基斯坦的美制F-86打得满地找牙,还玩低空突袭,把人家的机场给炸了。在著名的朗格瓦拉战役里,几架“猎人”硬是把巴基斯坦一个装甲旅给揍得生活不能自理。
在中东,约旦和伊拉克的“猎人”也跟当时不可一世的以色列空军硬碰硬,甚至还打下过更先进的法制“幻影”战斗机。
最夸张的是瑞士,拿它当国土卫士,一直用到90年代。还有些非洲穷哥们,居然把这50年代的老古董飞到了21世纪。
说白了,霍克猎人的成功,本质上是一场商业逻辑的胜利。
它不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捕食者,但它绝对是最懂市场、最会过日子的那个。它用一种极其务实的方式,告诉全世界一个道理:最好的,不一定是最合适的。在生存面前,性价比才是永远的硬通货。
所以,当人们谈论英国航空的传奇时,喷火代表着一个帝国的巅峰荣耀,而霍克猎人,则是一个没落贵族在残酷现实中,凭借智慧和精明,完成的一次华丽转身。
它不完美,但它足够聪明。!!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
贝格富配资-正规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-专业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